麻姓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,其起源包括源于芈姓、姜姓,以及因居邑名称、官职称谓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等。麻姓在北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135位,在当今中华百家姓的最新排名中位居第297位。2023年全国麻姓总人口约为24万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14%左右。

麻姓分布较广,主要集中在浙江、陕西、广西、河南、山西、吉林、甘肃、河北、山东等地,其中浙江是麻姓的第一大省。

# 麻姓相关资料

## 一、姓氏源流
麻(Má)姓源出有三:
1. **源于楚大夫之后**: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,据《风俗通》记载,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。他的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,称麻姓。
2. **以祖先食邑为姓**:周代时,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(今湖北省麻城),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命姓,改麻姓。据《风俗通》记载,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。
3. **回族麻姓**:多取自经名首音。如麻速忽、麻合马之后裔姓麻。(参见《回教民族说》)在明代,回回“麻氏多将才”,故有“东李(铁岭朝鲜族)西麻”之誉。在山西大同任参将的麻禄家族中就有麻锦(宣府总兵官)、麻贵(宁夏总兵)、麻承恩(大同总兵官)、麻承诏(宁夏参将)及“第承训、承宣、承宗皆官总兵。”(《中国名人大辞典》)另,远在金代就大同人麻秉彝(兵部尚书),不知是否为麻禄先祖。麻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。

## 二、迁徙分布
麻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。麻姓后来在上谷郡发展成望族,世称上谷望。(缺)

## 三、历史名人
1. **麻秋**:后赵太原胡人,仕石虎,官征东将军,筑城驻军,人称麻城,性暴戾残忍。百姓如有孩子啼哭,母恐吓曰:“麻胡来了。”啼声立止。
2. **麻贵**:明朝将领,回族。大同右卫人,宣府副总兵麻禄子。嘉靖中,随父征瓦剌,累立战功。以都指挥佥事,充宣府游击将军。隆庆中,迁大同新平堡参将。万历初,迁大同总兵官。十年(1582年),充宁夏总兵官。十九年(1591年),被弹劾,谪戍边。次年复起用,为副将,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,升至宁夏总兵官。二十五年(1597年),任备倭总兵官,赴朝鲜击倭寇,数战有功,升右都督。三十八年(1610年),奉命镇辽东,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,后因病退职。麻氏家族多将才,与铁岭李氏被誉为“东李西麻”。
3. **麻九筹**:宋朝人,有神童之称,通晓经典,为文精密奇健。他勤奋好学,博通五经,尤精于春秋,正大初年,特赐进士,官至应奉翰林文字。为了研究易经,他熟读邵尧夫的《皇极书》。后来研究医学时,他又习读张子和的著作。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,诗词工致豪壮。著有《知几文集》。
4. **麻居礼**:唐代画家。善画佛像,声迹甚高。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,即其手笔。
5. **其他名人**:后赵有勇士麻胡秋,唐代有诗人麻温其,宋代有学者麻仲英,金代有兵部主事麻秉彝,元代有诗人麻革,明代有御史麻永吉、大同参将麻禄。
6. **麻云汉**:号若仙,明福建邵武人,画有萧疏之致,一时称名笔。
7. **麻俞宝**:字作盈,为人正直,素无偏斜,犁云锄雨,创业成家,约在清乾隆年间(1736 – 1795)从缙云沐白村迁居于永邑白岩山洋溪口(杨溪口)居住。

## 四、郡望堂号
1. **郡望**
上谷郡: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置郡。在今河北省西北部怀来县一带。
2. **堂号**
◦ **金紫堂**:宋朝时有麻希孟,年90岁。当时太宗召见天下年老的人,所以麻希孟就到了金殿之上。他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,多被采纳。后来太宗赐给他金(当官的印)紫(印上的带子),任他作工部侍郎,他辞退不作。
◦ 此外,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榆荫堂”等。

## 五、麻姓宗祠通用对联
### (一)四言通用联
1. **上谷望族;大同名流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出麻姓的郡望。下联典指明代嘉靖大同参将麻禄。大同右卫人,因战功显赫,擢为宣府副总兵,其子麻锦从父行阵有战功,为千总。后官至宣府总兵官。
2. **上谷世泽;金紫家声。**
◦ 佚名撰。全联典指宋·麻希孟。太宗召天下高年,希孟年九十,趋便殿。赐金紫,授工部侍郎,皆辞不受。
3. **功垂圣学;道重师尊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金代易州人麻九畴,字知几,幼年时有神童之称,博学,通五经,尤其长于《易》和《春秋》。正大初年,特赐进士,官至应奉翰林正字。他对算数、卜筮、医学也有研究,文章精密,又能写诗。下联典指北宋临淄人麻仲英,七岁时能写诗,博学而品行高尚,很受乡人尊重,即使遇到荒年,盗贼也不到他家去。后来,应朝中征召任国子助教,不少学者都尊他为师。
4. **仲堂季廉;永吉清操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金代兵部主事麻秉彝,字仲常,临晋人。性纯孝,举进士,历官岳阳县令,有能声。下联典指明代御史麻永吉,庆阳人。由庶吉士为御史,终湖广按察使,以清操闻名。
5. **妥注论语;仙游瑶池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汉麻达事典。下联典指神话中的麻姑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。

### (二)五言通用联
1. **画艺惊蜀境;诗名传贻溪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麻居礼,蜀人。善画佛像。光化、天复间,声迹甚高。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,即其手笔(见《益州名车录》等)。下联典指元代诗人麻革,字信之,虞乡人。以执教为业,人称贻溪先生,有《贻溪集》。
2. **髫龄作大字;威名止儿啼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金·麻九畴,三岁识字,七岁能作大字,号称“神童”。下联典指晋·麻秋为石勒将,威名可止儿啼。

### (三)六言通用联
**麻达尝著论语;女子曾作神仙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汉·麻达事典。下联典指神话中的麻姑事典。

### (四)七言通用联
1. **果毅骁捷称良将;博学高行为名师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明代宁夏总兵麻贵,大同右卫人。善用兵,抗倭寇有功,官至右都督。镇守辽东,果毅骁捷,时称良将。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麻仲英,临淄人。七岁能诗,以亲老不仕。博学高行,召为国子助教,东方学者咸师尊之。
2. **云门自统轩台外;木叶偏飞楚客前。**
◦ 麻温其撰。此联为唐代诗人麻温其《登岳阳楼》诗句联。

### (五)七言以上通用联
**希世文章,名题雁塔;绝伦勇敢,势若虎虓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明代名士麻庭试事典。下联典指后赵勇士麻胡秋事典。

## 六、【中国人民解放军麻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】
**麻志皓少将**
麻志皓(1917 – 1999),河北省遵化县人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。

### 抗日战争时期
参加我党领导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,任中队政治指导员、大队政治教导员,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旅23团政治处主任,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政治部宣传科长,参加了晋中九里湾、严村、北徐村、罗城、百团大战、晋西北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和陕甘宁边区御敌戍边的斗争。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、中央党校学习。

### 解放战争时期
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长,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,西北军区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。参加了清涧、沙家店、晋中、解放太原、解放榆林、进军叁边追歼马匪军和解放宁夏等战役战斗。

###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
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,第3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。1953年入苏联斯大林装甲坦克兵军事学院学习,1960年毕业,任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。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移至北京房山,扩编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,任为院长,迁至长辛店槐树岭。后担任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,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,装甲兵后勤部部长,装甲兵副司令员。长期担任装甲兵装备科研和技术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,是装甲兵有建树的专家和科研技术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。经常深入部队,深入科研第一线,与科研人员共同攻关,为装甲兵技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9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2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