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,主要源自姬姓,是周代诸侯国管国的后代。在当代,管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142位。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,全国管姓人口约为95万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76%。
管姓人口的分布较为广泛,主要集中在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地。河南是管姓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,这与管姓的起源和发展密切相关。此外,管姓在江苏和安徽等地也有较多分布,这些地区的管姓家族在当地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。
# 管姓
## 一、姓氏源流
管(Guǎn)姓来源有三:
1. **源自姬姓,为周文王之后,以国名为氏**
◦ 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《中国姓氏起源》及《广韵》记载,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,封三弟叔鲜于管(今河南省郑州市),建立管国,让他与蔡叔度一同管理商朝遗民。武王去世后,年幼的周成王即位,周公旦主持朝政。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,便联合武庚起兵叛乱,很快被周公旦平息。管叔被杀后,他的后代用封地名“管”作为姓氏,称管姓。
2. **源自姬姓,为周穆王之后,以邑为氏**
◦ 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及《风俗通》记载,周穆王时将庶子分封于管邑,至管仲时在齐国显达,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。管仲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,在齐国任宰相,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。
3. **出自他族改姓**
◦ 锡伯族瓜尔佳氏,汉姓为管。
**得姓始祖**:管仲。名夷吾,卒谥敬,亦名敬仲,颖上(今属安徽省)人,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,周穆王之后。管仲辅佐公子纠,后经鲍叔牙推荐成为齐桓公的宰相,执政四十余年,使齐国富强,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。著有《管子》86篇,今存76篇。
## 二、迁徙分布
管姓主源两支,均自姬姓,有共同血缘关系。西周时管国立国早、消亡也早,管叔鲜被诛后,子孙流散各地。多数子孙播迁山东,也有南徙安徽、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的。春秋时管姓名人除管仲外,还有管至父等齐国人,可见当时管姓主要繁衍于山东。
西汉时,见于史册的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、李陵军侯管敢、燕令管少卿等,管姓郡望平原可能在秦汉之际形成。东汉时,农民军首领管亥、中常侍管霸、顿丘人管伯等,表明此际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。此外,东汉初年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(今宁化水茜张坊村)。
三国时,北海郡朱虚人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,有子孙留居当地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因社会动荡,管姓避乱西去秦陇、南及潇湘。据《管氏宗谱》记载,齐鲁有管仲后裔,秦陇有管纯后裔,湖湘有管修后裔,辽东有管宁后裔。南北朝时也有管姓避居江南,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为晋陵郡(今江苏省常州)人。
唐宋之际,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。五代后唐年间,管思藏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,后子孙播衍闽、粤、赣各地。宋代词人管鉴随父仕宦,由龙泉徙居临川(今属江西省)。元时,翰林学士管祎开基河南光山。明初,光山一支迁往新蔡,同时管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天津、江苏、安徽等地。据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》记载,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,其中三十五名为江苏、江西、浙江人,可见管姓在此三地分布较广,南方还有湖北两名、云南一名,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(五名)、高密(二名),陕西之咸宁(二名)人数较多。此际管姓有渡海赴台、侨居海外者,也有山东管姓闯关东谋生。如今,管姓在全国分布广泛,尤以江苏、山东等省居多,二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。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,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。
## 三、历史名人
1. **管仲**
◦ 春秋时期齐国人,名夷吾,字仲,齐颖上人。出身微贱,辅佐齐桓公实行一系列重大政治和社会改革,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。著有《管子》86篇,今存76篇。
2. **管宁**
◦ 三国时学者,北海郡朱虚人。游学天下,学问很高。东汉末黄巾起义时逃避到辽东,聚众讲《诗》《书》三十年之久。后归故里,魏文帝、明帝多次征召,他都未应召。著作有《姓氏论》。
3. **管及**
◦ 宋代官吏,全州人。崇宁间,黄庭坚被贬宜州,管及在宜州任职,不避权势与之交往密切。黄庭坚写“折桂亭”牌匾送给他,预言其儿子必登进士科,后来果然应验。
4. **管湛**
◦ 宋代官吏,字定夫,龙泉人,侨居临川。三迁至大理少卿,政绩显赫。著作有《定斋类稿》甲、乙集。
5. **管络**
◦ 三国时魏国平原(今属山东省)人,精通周易,善于占卜,相传所占无不灵验。
6. **管崇**
◦ 晋陵郡(今江苏省常州)人,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。大业九年(613年)率众起义,推刘元进为主,任尚书仆射,后战死军中。
7. **管鉴**
◦ 龙泉(今属浙江省)人,宋代官吏、词人。官至广东提刑,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。有《养拙堂词》。
8. **管珍**
◦ 江苏省武进人,清代画家,字阳复,号松崖。乾隆年间翰林,官至漕运总督。工花鸟,得恽寿平真髓,尤善设色牡丹。有《松崖集》。
9. **管声**
◦ 浙江省瑞安人,清代书法家。工书,以风韵胜,学欧、赵,有名于当时。
10. **管廷祚**
◦ 上海嘉定人,清代学者。同治元年举人,工诗,豪饮,善书法,曾任泰州学正。
11. **管公明**
◦ 三国时期魏国学者。
12. **管师复**
◦ 宋朝诗人,龙泉(今属浙江省)人。为人讲义气、勇敢,擅长写诗,宋神宗欲授其官职,他未接受,被称为卧云先生,著作有《白云集》。
13. **管道升**
◦ 元代著名女画家,吴兴人,被封为魏国夫人,也称管夫人。善于画梅兰竹,山水也画得好,书法上擅长行楷。
14. **管师仁**
◦ 宋代官吏,龙泉(今属浙江)人,熙宁进士。知建昌军,有善政,擢右正言,后累迁工部侍郎、吏部尚书、同知枢密院事。
15. **管时敏**
◦ 松江华亭(今属上海市)人,明代官吏。出使楚府长史四十余年,忠诚勤恳,处理事务一丝不苟,勤政廉洁,受百姓爱戴。
16. **管松涛**
◦ 山东省巨野人,生于1902年,卒于1966年,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。
17. **管谟业**
◦ 山东省高密人,当代著名作家,笔名莫言。1982年开始小说创作,作品有《透明的红萝卜》《红高粱》《秋千架》《球状闪电》《高粱酒》《狗道》等,开创了高密东北乡的艺术世界。
## 四、郡望堂号
1. **郡望**
◦ **平原郡**:西汉初期设置,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。
◦ **晋阳郡**: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,后改为赵国的晋阳邑。汉代在此置县,作为太平郡的治所,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。
2. **堂号**
◦ **匡世堂**:春秋时期,管仲为齐桓公的宰相,帮助齐桓公平定、治理天下,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。孔子称赞他“一匡天下”,意思是救了整个天下。
◦ 此外,还有“平原堂”“白云堂”“过一堂”等。
## 五、宗祠通用对联
### 四言通用联
1. **竹苞松茂;官廉民安**
◦ 此联为鹤顶格嵌管姓“管”字的析字联。
2. **幼安高节;仲父霸功**
◦ 上联典指三国时北海朱虚人管宁,字幼安,年轻时曾与平原人华歆同坐一张席上读书。有高官乘华丽马车从门前经过,华歆放下书本去观看,管宁便把席子割开,与华歆分坐,并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!”后避战乱去辽东,魏文帝征他任太中大夫,明帝又征他任光禄勋,他都辞去不做。著有《氏姓论》。下联指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,名夷吾,字仲,颍上人,由鲍叔牙推荐,被齐桓公任命为卿,并尊称为“仲父”。在齐国进行改革,确立选拔人才的制度,按土地好坏分等级征税,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,又铸造并管理货币,调剂物价,使齐国国力强盛,帮助齐桓公以“尊王攘夷”为口号,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。
3. **幼安高节;仲姬清才**
◦ 上联典指三国·管宁,字幼安,专意攻读,后以高节终。下联典指元·管道升,字仲姬,工书画,笔意清绝。
4. **公明神卜;仲父霸功**
◦ 上联典指三国·管络,字公明,善卜易。下联典指春秋·管仲,佐桓公成霸业,尊为“仲父”。
5. **平原世泽;相国家声**
◦ 上联典指管氏的望族平原郡。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。
### 五言通用联
1. **割席传美谈;减租建奇勋**
◦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,字幼安,朱虚人。与平原华歆、同县邴原相交,游学异国,交敬善陈实,尝与歆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歆废书观之,宁与他割分坐曰:“子非吾友也!”下联典指宋代吏部尚书管师仁义,字元善,龙泉人。熙宁进士,知建昌军,有善政,擢右正言,请蠲减河北租赋,以缓流民,一方赖其赐。累迁工部侍郎。官至吏部尚书、同知枢密院事。
2. **仁义存白云;瑞应折桂亭**
◦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管师复,龙泉人。为人仁勇好义,工诗,神宗欲官之,不受。学者称卧云先生,有《白云集》。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及,全州人。崇宁间,黄庭坚谪居宜州,时及为宜州理曹,不避权势,与黄庭坚交游甚密。庭坚书“折桂亭”三大字贻之,且谓之曰:“君家积庆,后必有登进士科者。”其后言果验。
### 七言通用联
1. **九合诸侯匡天下;三迁少卿宁国邦**
◦ 上联典指春秋初年政治家管仲,一名管夷吾,字敬仲。颖上(今安徽省境)人。先助公子小白(即齐桓公)争位,失败后,经鲍叔牙推荐,被齐桓公任为上卿。他执政四十余年,因势制宜,实行改革,使齐国不断富强。对外致力于“尊王攘夷”“九合诸侯”的活动,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。有《管子》七十六篇。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湛,字定夫,龙泉人,侨居临川。累官广西提刑,三迁至大理少卿,政绩显著。有《定斋类稿》甲、乙集。
2. **魏国管宁真名士;元代道升女画家**
◦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。东汉末,黄巾军起义,他避居辽东,召众讲习《诗》《书》历三十余年方归故里。魏文普召为太中大夫,辞不受。明帝征为光禄勋,亦固辞不就。有《姓氏论》,今佚。下联典指元代女画家管道升,字佧姬,吴兴人。一字瑶姬,赵孟頫之妻。封魏国夫人,也称管夫人。画墨竹兰梅,笔意清绝,亦工山水佛像,善翰墨词章。书牍行楷,殆与其夫不辨。卫夫人之后,无与俦者。
3. **尊王攘夷成霸业;通易精术积天文**
◦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人管仲事典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公明事典。
## 六、典故、趣事
### 视死如归
“视死如归”源于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,又见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。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,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改革政治、复兴国家的方略大计,管仲回答说:“开辟土地,扩大城镇,发展生产,尽地之利,我不如宁敕,请派他做主管经济的大官;升降适度,矢令恰当,进退得体,礼仪娴熟,我不如隰朋,请派他做主管外交的大官;早入晚出,不惜个人生命,不计较个人得失,冒犯进谏,我不如东郭牙,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官;行军整肃,战斗英勇,战鼓一响,使全军顽强挺进,视死如归,我不如王子城父,请派他做大司马;断案英明,不杀不该杀的人,不冤枉无罪之人,我不如弦章,请派他做主管司法的大官。您假若只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;如果您想成为诸侯的霸主,那么,有我管仲在这里就行了。”齐听后非常高兴,对管仲言听计从,最终完成了霸业。后来,人们用“视死如归”来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。
### 社鼠
“社鼠”这一典故出自于《韩非子外储说右上》。春秋初期,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,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。一天,齐桓公询问管钟,治理国家最大的忧患是什么。管仲回答说是社庙里的老鼠,桓公对此大为不解。管仲解释说,社庙里的墙壁是用木材涂上泥土做成的,老鼠喜欢在里面打洞,人们要消灭老鼠是非常困难的。如果用火熏,害怕烧坏木料;用水灌,又担心毁坏泥墙,老鼠之所以没有消灭,究其原因就在于社庙的墙壁,国家如此,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,他们在外作威作福,搜刮民财,欺压百姓;在内又互相勾结,蒙蔽君王。如果不及早动手,发觉并处死这类人,就会酿成祸害。这种人就是贻误国家的社鼠啊!后来,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依仗权势作恶。清代洪升的《长生殿》里就有这个典故:“不提防抻虎樊熊,任纵横社鼠城狐。”
## 七、管姓现代名人
### 管松涛少将
管松涛(1902 – 1966),原名管之山,山东巨野人。1921年19岁参加东北军,历任士兵、班长、排长,1927年任连长。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3年入南京炮兵学校学习,毕业后任东北军49军炮兵营连长,参加西安事变。西安事变后任东北军57军少校副团长,参加徐州、扬州对日作战。193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0年参与万毅组织的捕捉东北军57军军长的行动,行动失败后被监视,强行送于学忠部受训。于途中逃脱,参加八路军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。1943年任滨海支队参谋长,参与开辟海陵县抗日根据地,参加甲子山战斗。
解放战争时期,进入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7纵20旅旅长。1946年任辽宁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。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叁下江南战役。当敌军大举进攻临江时,率领两个团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,牵制了敌3
个师和两个交警总队。1947年参加围困长春、解放沈阳。1948年任第四野战军40军153师师长。参加平津战役。1949年因病休养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参谋长,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。回国后,任炮兵学校副校长、高级炮兵学校副校长。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1966年5月1日因病逝世,终年64岁。
## 八、管姓相关的字词解释
### 管(guǎn)
1. **名词**
◦ **管乐器**:如箫管、管弦等。古代的管乐器有六孔,如《说文》中记载“管,如箎,六孔,十二月之音,物开地牙,故谓之管” ,像《诗·周颂·有瞽》中提到“建钟鼓,列管弦” ,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里也有“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”的描述。
◦ **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**:例如电子管、微波管等。
◦ **钥匙**:古时称管键、管钥 ,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中“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”,《礼记·檀弓下》“慎管籥”等都有相关表述。
◦ **筒形、中空而细长的物体**:像钢管、管见(狭小的见识)等。
◦ **动植物体内输送体液的细长中空组织**:如腺管、胆管、血管等。
◦ **笔管**:后称笔为管,有管城子(笔的别称)、管毫等说法。
2. **动词**
◦ **管理**:如李兑管赵,囚主父于沙丘(《史记·范雎列传》),如今也叫管天王堂(《水浒》)等。
◦ **管教**:包括约束、教导,如“这孩子没管好”;也有照管的意思,如“管照”。
◦ **管辖、控制**:表示管理统率,如“这个市管九个县” ,敦煌郡制御西域,管辖万里(《晋书·凉武昭王传》)。
◦ **担任**:如“他管工交”“她管文教卫生”等。
◦ **过问、干预**:如“这事我们不能不管”“管闲账(管闲事)”。
◦ **保证、包管**:如“今日既有书来,陛下宽心,微臣管送陛下还阳”(《西游记》十一),还有管取(管保、肯定)、管许(包管)等说法。
◦ **负责供给**:如管饭(负责供给饭食)、管吃管住等。
◦ **通“关”**:表示关闭,如管闭(关闭)。
◦ **招待**:如管顿(照管安顿)、管顾(照管、招待)。
3. **其他用法**
◦ **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**:如笔三十管。
◦ **口语中与“叫”配合使用**:相当于“把”,如大家管他叫马大哈。
◦ **连词,表示条件关系**:相当于“不管”“无论”,如管他下不下雨,咱们都得马上出发。
### 管姓相关词语解释
1. **管见**:谦辞,表示自己的见解浅陋、狭小,如“臣备位大臣,职在献可,苟有管见,敢不尽规”(《晋书·陆云传》) ,管见所及也表示同样的意思。
2. **管教**:作动词时,有管束教导之意,如闺女大了咱管不了,就去请区长替咱们管教管教(《小二黑结婚》);作名词时,表示约束、管制,如“父亲有时吸点旱烟,喝点酒,母亲管束着我们,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”(《回忆我的母亲》)。
3. **管理**:有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的意思,如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,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(《回忆我的母亲》);也有经管、料理的意思,如把企业管理好;还有约束、照管的意思,如管理车队、管理牲口 。
4. **管辖**:指管理、统辖人员、事务、区域、案件等,如这伪联合村公所,管辖着康家寨、望春崖、桃花庄等几个村子(马烽、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)。
5. **管辖区**:地方行政长官统辖的地区,如在罗马帝国、法国或日本等地的概念。
6. **管闲事**:指超越权限干预他人的事务,如他管农业机械的闲事太多了,差不多什么农活也不干了。
7. **管弦乐**:指管乐器、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按总谱合奏的音乐。
8. **管弦乐队**:由管弦乐器组成的乐队。
9. **管线**:联结泵、阀或控制系统的管道,用于传送液体、气体或研成粉末的固体 。
10. **管制**:有监督管理的意思,如管制灯火、交通管制;也是一种刑事处分,对某些有罪的人由政府和群众强制管束,使其得到改造,如管制三年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