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。其主要起源之一是上古时期的颛顼帝,颛顼帝的支庶子孙定居于鄚阳城(今河北任丘鄚州镇),后人去“邑”为“莫”,以地名为姓氏,世代称莫氏。
在2025年的百家姓排名中,莫姓位列第96位。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及各地统计数据,莫姓人口约240万,占全国总人口的0.15% – 0.16%。莫姓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,主要集中在广西(占36%)、广东(21%)和贵州(13%),三省合计占比达70%,形成以珠江流域为核心的人口分布格局。
# 莫姓
## 一、姓氏源流
莫(Mò)姓源出有八:
1. **源于高阳氏**:出自颛顼之后。据《三郡记》和《姓氏考略》所载,上古帝颛顼造“[莫阝]阳城”,其支庶子孙有定居[莫阝]阳城者,后人去邑为莫,以地名为姓([莫阝]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、平乡县,古钜鹿郡地)。
2. **源于芈姓**:以官名为姓。据《广韵》所载,春秋时,楚国有莫敖(官名)之职,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,称莫姓。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,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。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,亦出自颛顼。
3. **源于幕氏**: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文,莫即幕省文,望出钜鹿、江陵,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──幕的后代。也就是说,莫和幕同源,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。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。
4. **源于壮族**: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《布洛陀》第十一章《分姓》记叙,远古之时,壮族人无名无姓,彼此相称十分不便。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,送李子的安姓李;牵牛来探病的安姓“莫”(壮语黄牛叫莫);送篮子的安姓“蓝”等。从此,壮族人有了“莫”等姓氏。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,占地总面积38.9万平方米,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,被誉为“壮乡故宫”。莫姓土司官职世袭,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,电影《刘三姐》中的“莫老爷”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。
5. **源于党项族**: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人,也有姓莫氏者。
6. **源于蠕蠕族**: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。
7. **源于西南少数民族**: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、侗族、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。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、莫友芝、莫庭芝三父子,皆为布依族人,此莫氏建立的“影山文化学派”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(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,现代专家考证,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,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)。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,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,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,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。
8. **出自他族改姓**:
◦ 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期,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、莫那娄氏改姓莫。
◦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,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。
## 二、得姓始祖
颛顼。昌意子,黄帝孙,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。号高阳氏,下分八个民族。活动据点在帝丘(今河南省濮阳西南),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。他重视人事治理,努力发展农业,曾命南正重、火正黎“绝天地通”,实行人神分职,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。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,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。
## 三、迁徙分布
莫姓主源两支,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,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。
• **早期分布**: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,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。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,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。
• **魏晋南北朝时期**:五胡乱华,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,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,原本在河间郡、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,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、巨鹿郡望。另外,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,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,在此际愈加昌盛。
• **隋唐时期**:莫姓分布之地渐广,有资料表明,在今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,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。黄巢起义后,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。
• **五代十国至两宋**: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,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。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,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。
• **宋末元初**:蒙古铁骑南下,兴盛于今浙江、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,大批涌入今广东、广西。
• **明清时期**:明初,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今河北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明末张献忠屠川,造成川地人口锐减。清初,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,史称湖广填四川,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、重庆。清中叶之后,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,扬帆南洋者。
• **现代分布**:如今,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广西、四川、广东等省多此姓,上述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。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7姓氏,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。
## 四、历史名人
1. **莫邪**:春秋时期吴国人。吴王命令干将铸剑,铁汁不下,莫邪投身火中,铁汁流出,铸成两把利剑,雄的叫干将,雌的叫莫邪。后人常用干将、莫邪比喻锋利精美的剑。
2. **莫含**:东汉左将军,穆帝很赏识他的才能,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、国家大事,后被封为关中侯。
3. **莫云**:莫含孙,北魏大臣。兄莫云好学善射,道武帝时赐爵关内侯,太武帝时以功进爵安定公,迁镇西大将军。
4. **莫题**:莫含孙,莫云弟,道武帝时以功赐爵东宛侯,因侍宴不敬获罪,黜为济阳太守,后令其监造平城,因久而懈怠,赐死。
5. **莫琮**:宋代官吏,字叔方,仁和人。历经明、福两州官,品行高尚,教子有方,五个儿子俱登科,被比作“燕山五宝”。
6. **莫蒙**:湖州人,宋代官吏、学者。在太学读书时以文鸣京师,就特科出仕,由县丞累官至通化军知府,工诗,词尤婉丽,有《卧驼集》。
7. **莫胜**:松江府华亭(今属上海)人,明代书画家,曾任虎贲左卫经历,工书画,善绘鱼。
8. **莫藏**:浙江海盐人,字用行,号素轩,明代学者、书画家。博涉经史,能诗,工书画,有《素轩稿》《五音字书辨讹》等。
9. **莫骏**:广西省平乐人,明代官吏,举人出身,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,做官二十余年,人称廉洁。
10. **莫矜**:广西省融水永乐人。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任中共融县支部书记等职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柳州专署副专员、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等职务。
11. **莫修符**:唐朝文人,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,所写《桂林风土记》有文化价值。
12. **莫宣卿**:字仲节,号片玉,广东省封开人,广东第一个状元。幼年生父病逝,随继父生活,七岁吟诗写对联,12岁中秀才,17岁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,后任翰林书院修撰,又因母老乞归养,改任浙江台州别驾,未到任病逝途中。存世诗作仅三首半,但传奇事迹及影响在岭南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。
13. **莫君陈**:湖州归安(今浙江省湖州)人,北宋官吏,仁宗时进士,神宗熙宁年间新置**科,中首选,为王安石所倚重,有《月河所闻集》。
14. **莫伯镕**:湖州归安(今浙江省湖州)人,少有超俗之志,年五十归休请名师教子,三子皆登科,时号“三莫”。长子莫济后又中博学鸿词科,居官给事中时因反对外戚张说被罢职,后仕至司农少卿;次子莫汲曾为国子监正,因得罪秦桧被贬化州知府;三子莫冲亦曾中博学鸿词科,官任明州长史,以循良称。
15. **莫如忠**:松江府华亭人,明代官吏、学者,嘉靖年间进士,累官浙江布政使,善草书、诗文有体要,有《崇兰馆集》。
16. **莫如足**:广州府新会人,明代大臣,嘉靖年间进士,由庶吉士擢御史,曾弹劾仇鸾,有直声,官至大理左丞,数伸冤狱。
17. **莫友之**:清朝时期道光举人,独山人。少年喜读书,精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,旁及金石目录家言,工于诗,书法也好,与遵义的郑珍齐名,号称“郑莫”。著作有《声韵考略》《遵义府制》《过庭碎》《唐本说文木部芊异》。
18. **莫是龙**:明代画家,字云卿,华亭人,后更字廷韩,号秋水,又号后明。十岁能写诗作对,擅长书画,著有《石秀斋集》《画说》等。
19. **莫我愚**:湖南省善化(今长沙)人,清代书画家,工诗,不喜为时文,多种书法皆不学而能,工法山水,尤善写照。
20. **莫与俦**:贵州省独山人,清代官吏、学者,嘉庆四年进士,曾任盐源知县,后改遵义府学教授,有《贞定先生遗集》。
21. **莫仕睽**:清朝广西平南人,参加太平军,清咸丰六年为刑部尚书,咸丰十一年升迁为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伍天将,任藩镇统官,曾处理外交事务,后来封为补王。同治三年发觉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在天京阴谋叛乱,与浙江的巡抚曾国荃暗中勾结,当面指责李秀成,并带领军队将宋永祺从忠王府中抓获逮捕。天京陷落以后,回家乡平南,逝世时70岁。
22. **莫荣新**:字日初,广西省桂平人,莫宣卿之孙莫平米后裔,行伍出身。早年跟从陆荣廷坐镇梧州,担任广西第一师第二旅旅长。民国四年(1915年)担任桂平镇守使。民国五年参加护国战争,升为第三军军长。后来转任广东省广惠镇守使。民国六年任广东督军。后参加护法战争,曾担任护法军政府代理总裁兼陆军部长。民国九年被陈炯亮所逐,败回广西。
## 五、郡望堂号
1. **郡望**
◦ **钜鹿郡**:秦始皇置郡于钜鹿,在今天的河北省平乡、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的地区。
◦ **江陵郡**:汉代的时候设置了县,南齐的时候改置了江陵郡,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。
◦ **河间郡**:汉高帝的时候置郡,因为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,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。
2. **堂号**
◦ **钜鹿堂**:最早的莫姓堂号。
◦ **敦本堂**:钜鹿堂的分支。
◦ **德荫堂**:敦本堂的分支。
◦ **威远堂**:宋朝莫蒙,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。
此外,莫姓的主要堂号还有“思济堂”“河间堂”“安定堂”等。
## 六、宗祠通用对联
### (一)四言通用联
1. **钩河适雒;奉魁承杓**
◦ 清·莫友之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莫友芝,字子偲,贵州独山人,目录学家兼书法家。
2. **瑞梅志异;猛虎敛踪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北宋归安人莫伯虚,曾守温州,后知常州,有政声,见瑞梅甘露、秀麦嘉禾示祥瑞,晚年退居学佛,撰有《修行净土法门》《华严经意》等;下联典指南宋仁和人莫若晦,字子明,曾守宜春,又到严州,所到之处多惠政,在严州时虎害百姓,他以恩德信义使虎远去,后官至湖广南庾提举。
3. **庆衍金缕;铸出炉神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唐·莫宣卿,大中间对策第一,授台州别驾,以母老乞归养,诏赐其乡名锦衣,家居金缕村,有莫状元读书室;下联典指春秋·莫邪干将铸剑事典。
4. **荣分丹紫;庆衍金缕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后魏·莫云,好学善射,道武时尝典选曹,迁执金吾,参军国谋议,累进爵安定公;下联典指唐·莫宣卿事典。
5. **状元世泽;剌史家声**
◦ 佚名撰题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“德荫堂”祠门联(1)。全联典指唐·莫宣卿事典。
### (二)五言通用联
1. **登科称五宝;对策第一名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宋代官吏莫琮,字叔方,仁和人,历明、福二州幕官,子五人皆登科,时比“燕山五宝”;下联典指唐代台州别驾莫宣卿,大中间对策第一,授台州别驾,以母老乞归养,诏赐其乡名锦衣。
2. **三莫皆进士;六艺俱行家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宋代名士莫伯容,字器之,有高志,三子济、汲、冲皆攉进士第,时号“三莫”;下联典指清道光举人莫友芝,字子偲,独山人,少喜聚忆,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,旁及金石目录家言,治诗尤精,又工真、行、隶、篆书,与遵义郑珍齐名,时称“郑莫”,有《黔诗纪略》《遵义府志》《声韵考略》《唐本说文木部笺异》《过庭碎录》《郘亭诗钞》等。
3. **雄雌墨阳剑;衍源钜鹿堂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此联为莫氏宗祠“钜鹿堂”联。
### (三)七言通用联
1. **笑把湖山当孤注;饱餐风月不知愁**
◦ 李淡若撰莫氏宗祠通用联。此联为节录李淡若题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胜棋楼联语。
2. **若使琵琶能结果;满城箫管尽开花**
◦ 明·莫是龙撰莫氏宗祠通用联。此联为明代书画家莫是龙口占诗句联。
3. **竹影松涛传道趣;花香鸟语透神机**
◦ 佚名题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“德荫堂”祠门联(2)。该祠先祖莫怀湖曾在明代为道教正一派掌教,族人笃信道学,连宗祠联也充满道家风味。
4. **下里锦衣,寿母邀荣阙下;南山彩凤,神童发迹岭南**
◦ 佚名撰莫姓宗祠通用联。全联典指唐代岭南状元莫宣卿的事典。
### (四)七言以上通用联
1. **五伦之中自有乐趣;六经以外别无文章**
◦ 佚名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“春晖堂”联(1)
2. **名剑莫邪,威震天下;爵侯关中
,誉满神州**
◦ 佚名题莫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春秋时造剑名人莫邪,相传为吴王阖庐时人,干将之妻(关于莫邪身份有不同说法,一说越人,男性,仕吴为大夫,善造宝剑,与干将齐名);下联典指东汉左将军莫含,繁畴人,穆帝爱其才,甚为帝所重,常参军国大谋,卒于左将军,封关中侯。
3. **衔其山川,拾其香草;蒸以灵芝,润以醴泉**
◦ 陆润庠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“春晖堂”联(2)
4. **志行勤修,敬抑传为世德;人伦瞻仰,勋爵命于王廷**
◦ 佚名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建国南路莫氏庄园“春晖堂”联(3)
5. **祖德仰当年,秀拔香绵延世泽;神恩垂此日,灵钟道显荫家风**
◦ 佚名题广东省东莞市莫氏宗祠“德荫堂”中堂联(3)
## 七、姓氏相关说明
### (一)少数民族中的莫姓
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、侗族、瑶族等有以莫为姓者,他们被认为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,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,原居中原,与中原各大姓氏同根。这些少数民族中的莫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。
### (二)改姓情况
1. **北魏时期**:邢莫氏、莫那娄氏等少数民族姓氏改为莫姓,丰富了莫姓的来源。
2. **满族**:北方满族人的那莫氏,部分汉姓改为单姓莫。
3. **其他情况**:如宋代莫俦因罪被流放广东潮州,其家族命运发生改变;明清时期,沿海莫姓有渡海赴台、扬帆南洋者,进一步传播了莫姓。
### (三)文化影响
莫姓在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,在政治、文化、艺术等领域都有出色表现。如莫宣卿是广东第一个状元,其传奇事迹在岭南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;莫友芝是清代著名的学者、书画家,与郑珍并称“郑莫”,在经学、金石文字等方面有深入研究。此外,莫姓的宗祠对联也体现了家族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,如“五伦之中自有乐趣;六经以外别无文章”等对联,传达了家族对道德修养和文化学习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