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。其起源呈现多源汇流特征,主要有姬姓起源、以官为氏、以技艺为氏等多种说法。经氏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位列第169位,在2025年最新姓氏排名中居于第427位。
当代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经姓人口约18万,占汉族总人口的0.013%。经氏人口分布呈现“散点广布”的格局,浙江、江苏两省集中了全国54.5%的经姓人口,其中绍兴上虞、扬州宝应、句容经村等地形成核心聚居区。此外,北京市汇聚了13.6%的经姓人口。经氏的迁徙轨迹为“中原起源—江南扩散—全国播迁”,明代“洪武赶散”政策推动苏北经氏迁居云南,清初湖广填四川时,湖北麻城经氏分支入渝。
# 经姓相关资料
## 一、姓氏源流
经(Jīng)姓源出有三:
1. **源于春秋魏国**:据有关史料记载,春秋魏国时有叫经侯的,后来的经氏就是他的后代。
2. **以字为氏**:东汉时期,光武帝刘氏的族父,字为经孙,他的后人便以经孙作为复姓,后来随着历史演变简化为经姓。
3. **以地名为氏(由京姓所改)**:春秋时期,郑武公的小儿子共段叔被封于京(今河南省荥阳县),简称京叔段,其后裔以被封邑名作为姓氏,有了京氏。到汉代,有个音乐家叫京房,元帝时被捉,投入监狱后死在狱中。他的后代为避免仇杀,取“京”的同音字“经”作姓,将京姓改为经姓。
**得姓始祖**:经候。古代春秋时期,魏国有一位贵族称经侯,古书上说他是经姓的始祖。但古籍上对经侯的传略记载甚少,其详细情况不详。
## 二、迁徙分布
(缺)经姓望族居住在荥阳(即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县)、平阳(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)。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## 三、历史名人
1. **经承辅**:字兰谷,明朝江都人。明朝文士,个性温文儒雅,品格高尚,孝行很好。少年时父丧,为孝敬母亲,一辈子不做官。隐居于平山之麓,与世隔绝,以田园自居,栽梅种竹,耕读教育孩子,并抚养弟弟长大成人,年七十无疾而终。
2. **经文岱**:清朝将领,清末咸丰年间带兵打仗而载入史册。
3. **经元善**:号莲珊,清朝时期人。家中富裕,性情善良,喜欢施舍别人。光绪八、九年的时候,直隶发生水灾。他从上海来到天津从事救济活动,募款达几百万。先后获得清朝奖励十几次。盛宣怀督班电报的时候,他加入30万两股。不久就被任命为上海电报局总办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在上海首先创办了女学堂。光绪二十六年1月,慈禧太后想废黜光绪帝,遭到各地地方巡抚的反对。经元善以候选知府的身份联合维新人士蔡元培、黄炎培等人,一共1231人签名上书总理衙门,要求清朝放弃这种打算。清朝廷于是按“叛逆”的罪名,下令将其逮捕。他逃亡澳门,清政府于是向澳门总督交涉,要求引渡。葡萄牙总督于是将他软禁于澳门大炮台。因为各方的反对而罢休。义和团失败后,他返回上海,存世的著作有《居易初集》。
4. **经亨颐**:浙江省上虞人,经元善之侄,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和金石家。创办春晖中学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,参加国民革命,为国民党左派元老,著有《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合集》。
## 四、郡望堂号
### 1. 郡望
◦ **荥阳郡**:三国时期魏国将当时的河南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荥阳郡,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地区。
◦ **平阳郡**:三国时期魏国将当时的河东郡的一部分设置成平阳郡,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。
### 2. 堂号
◦ **赐宴堂**:明朝的时候,有一个叫经济的人是乡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,而且是乡中年纪最大的人。明太祖因为这个专门请他吃饭,并且勉励他:“教训子孙孝敬父亲,尊敬长上,友爱兄弟,勤于生产,节约开支。”
## 五、【经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### 〖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• **源自经侯;望居荥阳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经姓的始祖经侯。下联典指经姓的望族荥阳郡。
• **系承经侯;望出平阳。**
◦ 佚名撰。同上(经姓望族为荥阳郡和平阳郡)。
• **平山孝子;固原提督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明代孝子经承辅,字兰谷,江都人。性孝友,少孤,事母诚笃,抚弟成名。隐居平山之麓。载梅种竹,耕读教子,年七十七岁无病而终。下联典指清代将领经文岱,满洲镶红旗人。道光间,由二等侍卫累擢云南昭通镇总兵。后积功官固原提督。
• **平山种竹;沪市募捐。**
◦ 李文郑撰。上联典指明代江都人经承辅,字兰谷,少年时丧父,侍奉母亲极为诚心,又抚养弟弟成名。后隐居在乎山,植梅种竹,耕读教子。下联典指清代上虞人经元善,号莲珊,好行善事。光绪年间,直、豫、秦、晋遭遇旱灾,他集资数万筹办急赈,上海有协赈公所即从这时开始。后历办各省赈灾捐款,募款达数百万。
• **盛时帝友;纬世耆英。**
◦ 佚名撰。全联典指明代耆老经济,濠州人。明初太祖至濠,赐济等宴,勉以教训子弟孝弟勤俭。
• **明经著誉;折桂得名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明·经纬事典。下联典指明·经纶事典。
### 〖经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• **梅竹培风水;耕读教子孙。**
◦ 佚名撰。全联典指明代孝子经承辅,字兰谷,江都人事典。
• **画笔显奇致;急赈蒙深恩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清代画家经纶,字喦叔,姚江人。善画人物、士女,殊有奇致。见《图绘宝鉴续篡》。下联典指清代知府经元善,号莲珊,上虞人。好行善事。清光绪间,直、豫、秦、晋旱灾,集资巨万办急赈。沪地急赈 公所自此始。历办各省捐募款达数百万。官至知府。
### 〖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• **孝弟门庭声望远;勤俭家风本源长。**
◦ 佚名撰。上联典指明代孝子经承辅,字兰谷,江都人事典。下联典指明代耆老经济,濠州人。明初太祖至濠,赐济等宴,勉以教训子弟孝弟勤俭。